中国人群研究-Lp(a)过低或导致冠心病患者出血风险

  背  景  

        脂蛋白(a),或Lp(a),已被认为是冠心病(CAD)的强危险因素。值得注意的是,高Lp(a)水平已被证明会在伤口愈合和组织修复过程中发挥生理作用,在某些临床情况下,Lp(a)水平与出血事件呈负相关。

        抗血小板治疗是CAD患者管理的关键,因为它能降低血栓事件的发生率。但无论是否由治疗引起,抗血小板药物使用也增加了出血风险。在冠心病患者中,平衡出血风险和缺血风险仍然是临床实践的一大挑战。近年来,介入技术和药物的进步显著降低了冠心病患者的缺血事件发生率。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优化出血风险管理,又不影响缺血预防尤其是对于出血风险较高的东亚人群

       所以,识别出血风险高的冠心病患者并针对性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此外,正在进行三期临床试验的降Lp(a)疗法是否会增加出血风险,尤其是在已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中,目前尚不明确。

      本研究旨在评估Lp(a)水平与冠心病患者出血风险之间关系。

 

  方  法  

基于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在中国各地连续招募的冠心病患者的前瞻性多中心队列,本分析纳入了16,150名患者。根据Lp(a)的五分位数,将所有患者分为五组。主要终点是2年随访期间的出血事件,次要终点是2年随访期间的严重出血事件。

  结  果  

在中位2年随访期间,共记录到2747例(17.0%)出血和525例(3.3%)重度出血。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Lp(a)最低患者(第一五分位数)的出血发生率最高,明显高于 Lp(a) 其他4组5分位患者。然而,重度出血风险并没有观察到明显差异。此外,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表明,Lp(a)与2年内出血风险呈“L形”关联,但与2年重度出血之间则没有显著关联。

 

  结  论  

在CAD患者中,Lp(a)与2年随访出血存在“L形”关联。应提高临床医生对Lp(a)在出血风险评估中的认识,使其更好地进行临床决策。

 

参考资料

[1] Wang P , Yuan D , Zhao X ,et al.Inverse Association of Lipoprotein(a) on Long-Term Bleeding Risk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sight from a Multicenter Cohort in Asia[J].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