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D检测在结直肠癌辅助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对癌症患者来说,在完成一个疗程后,没有什么比“完全缓解”听起来更好的词了。影像学检查或实验检测均未发现癌症迹象,这表明治疗起了作用。微小残留病灶(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是指治疗后无法被扫描或检测到的残留在体内的少量癌细胞,这些细胞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癌症复发。

大量研究表明,MRD是已完成治疗癌症患者的复发原因,对于结肠癌(CRC)和其他实体瘤,旨在消除MRD的辅助治疗增加了治愈概率。几十年来,结肠直肠癌(CRC)手术后的精确风险分层一直是一个持久的挑战。结直肠癌(CRC)在手术切除后通常采用化疗方法根除残留的癌细胞,但目前的风险分层策略依赖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缺乏精确性,导致很大一部分患者治疗过度或不足。因此,一种能够可靠识别患者MRD的生物标志物对于改进患者的辅助治疗选择至关重要[1]。

循环肿瘤DNA(ctDNA)是血液中携带肿瘤特异性遗传和表观遗传信息的肿瘤来源的无细胞DNA片段,是一种新兴的评估结直肠癌切除患者MRD的生物标志物。因此,能够可靠地识别MRD患者的ctDNA,将对优化患者的辅助治疗至关重要。一些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ctDNA可能是MRD的一个重要的生物标志物。目前正在进行大量的临床试验,以验证ctDNA指导的MRD评估和辅助治疗策略。一旦得到验证,ctDNA技术将可能改变结肠直肠癌的辅助治疗模式。

十多年前,Diehl等人首先报道的一项研究表明,ctDNA可能是CRC术后MRD的替代标志物[2]。本研究从18名接受切除术的结直肠癌和肝转移患者中获取了系列血样。12例术后ctDNA阳性的患者中,除1例外,其余均复发。相反,术后血浆样本中ctDNA阴性的4名患者均无复发。随后的一系列前瞻性研究提供了关键证据,进一步证实了ctDNA指导的MRD评估在切除CRC患者中的临床价值。

图1 ctDNA首次用于CRC术后复发评估[1]

Tie等发表的几项开创性研究提供了大量数据,支持ctDNA在CRC患者MRD评估中的临床效用[3-7]。在他们的研究中使用了SafeSeqS分析(查看链接Tumor-informed Safe-SeqS MRD技术梳理),这是一种Tumor-informed ctDNA检测技术,旨在通过靶向测序来寻找血浆DNA中的肿瘤特异性基因组改变[6]。

本系列的第一项研究是一项针对II期结肠癌患者(n=230)的单臂观察性研究,从手术后4–10周开始,每三个月采集一次血样进行ctDNA检测,为期两年[6]。在这项研究中,在178名未接受ACT(辅助化疗)的患者中,术后即刻(即术后4至10周)的ctDNA阳性预测了所有患者的癌症复发(3年无复发生存率(RFS)为0%),而术后未检测到ctDNA的患者的3年RFS为90%(HR,18;p<0.001)。在接受ACT的患者中,ACT完成后存在ctDNA也预示着RFS较低(HR,11;p=0.001)。此外,该研究还报告了ctDNA在预测癌症复发方面比癌胚抗原(CEA)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85%的患者在复发时ctDNA呈阳性,而仅有41%的患者CEA呈阳性(p=0.003)。

Tie等随后报告了III期结肠癌患者[4]、切除转移性大肠癌患者[7]和接受综合治疗的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5]的类似结果。随后对非转移性结直肠癌研究的合并分析[3]报告,在完成初步治疗后,可检测到ctDNA的患者的5年RFS(38.6%对85.5%;p<0.001)和OS(64.6%对89.4%;p<00.001)较差,证实了ctDNA对长期预后的一致影响。此外,Tie等的研究表明,ctDNA优于所有现有的临床病理预后因素

今年6月,发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临床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ctDNA指导的CRC辅助治疗模式[8]。DYNAMIC是一项前瞻性随机II期研究,旨在评估ctDNA引导的II期结肠癌切除患者辅助治疗是否可以减少ACT的使用而不增加复发风险。

在这项研究中,将455名患者进行随机分组,302例被分配至ctDNA指导的治疗组,153例被分配至标准治疗组。中位随访期为37个月。在ctDNA指导的治疗组中,如果手术后4或7周时ctDNA结果呈阳性,则采用基于奥沙利铂或氟嘧啶的化疗。ctDNA阴性患者不接受治疗。主要疗效终点是2年无复发生存率。ctDNA指导组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比例低于标准治疗组(15% vs 28%)。在2年无复发生存率的评估中,ctDNA指导的治疗不显著低于标准治疗(分别为93.5%和92.4%)。3年无复发生存率如下:接受辅助化疗的ctDNA阳性患者为86.4%,而未接受辅助化疗的ctDNA阴性患者为92.5%

图2 ctDNA指导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的效果比较

近期,GALAXY研究的中期结果将ctDNA指导的MRD评估模式推向了一个新的水平[9],GALAXY旨在评估ctDNA在确定临床II至IV期CRC切除患者MRD状态中的临床效用。在这项研究中,在术前、术后一个月以及术后两年每三个月采集一次血样(中位随访11.4个月)。与前面讨论的研究一致,切除的II期和III期CRC患者的癌症复发风险与术后一个月的ctDNA阳性率高度相关(HR,13.3;p<0.001)。GALAXY研究还报告了关于ACT对ctDNA清除的影响的宝贵信息。在术后一个月ctDNA阳性并接受奥沙利铂ACT的患者中,68%的患者观察到ctDNA清除。用ACT清除ctDNA的患者与术后ctDNA阴性的患者的存活率相似(HR,0.8;p=0.60),尽管随访时间相对较短(11.4个月)。相反,未采用ACT清除ctDNA的患者的癌症复发风险是清除ctDNA患者的15.8倍(p≤ 0.001). 术后4周ctDNA阴性的患者,无论ACT给药如何,其存活率都很好,12个月时的DFS(无病生存率)约为95%。这些数据初步揭示了ctDNA技术在指导患者选择辅助治疗方面的潜力。

图3 ctDNA在调整辅助治疗方面的应用[10]

尽管GALAXY研究表明,无论ACT给药如何,ctDNA阴性人群的短期存活率相似[9],但中位随访时间相对较短(11.4个月),在将研究结果纳入实践指南之前,还需要更长期的数据,以建立可靠的治疗降级策略。该策略正在许多当前试验中进行研究,包括CIRCULATE-US、COBRA、DYNAMIC-III、DYNOMIC-II等。相反,因为当前辅助治疗方案的疗效有限,另一组试验正在探索在ctDNA阳性患者(CIRCULATE-US,DYNAMIC-III)中使用三联方案(例如,改良FOLFOXIRI)的辅助治疗升级。

研究人员认为[1],在ctDNA能够指导常规临床实践中的辅助治疗决策之前,必须满足以下标准:

(1)ctDNA测定必须具有高的分析灵敏度和可重复性,以便在术后早期进行ctDNA指导的干预;

(2)ctDNA检测必须具有非常低的假阴性结果率,保证ctDNA阴性人群中ACT的治疗降级;

(3)ctDNA分析必须具有短的周转时间,优选两周或更短;

(4)提供ctDNA指导辅助治疗生存获益的前瞻性证据。

目前,伯科公司已经为众多临床医学检验所以及临床研究团队开发了用于ctDNA MRD检测的液相基因芯片(Gene Panel),涵盖Tumor-agnostic和Tumor-informed不同的策略方案,并且能快速提供个体化位点Panel的设计与合成服务;该产品以及相关配套试剂在各NGS测序平台的检测性能参数均表现优异。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