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Metabolism | 他汀类药物引发高血糖的潜在新机制

他汀类药物是动脉粥样硬化疾病(ASCVD)一级和二级预防的基石。据统计,40岁以上人群中,平均每4人中就有1人服用他汀类药物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然而,他汀类药物使用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除了常见的并发症,如横纹肌溶解症和肝功能损伤外,新发糖尿病或葡萄糖不耐受已越来越频繁地被报道为他汀类药物治疗后的伴随症状,而且,他汀类药物引起的新发糖尿病在亚洲人群中更为明显。当然,他汀药物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远大于新发糖尿病的风险,这不会改变其在ASCVD防治中的地位。

 

2018年发表的一项研究比较了匹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心梗(AMI)患者新发糖尿病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匹伐他汀组新发糖尿病的发生率最低,瑞舒伐他汀组最高[1]

不同他汀治疗组累积新发糖尿病的发生率;Atorva =阿托伐他汀,Pitava = 匹伐他汀, Rosuva =瑞舒伐他汀[1]

 

尽管人们越来越关注他汀类药物治疗引起的葡萄糖稳态失调,但其机制仍需探索。既往研究表明,他汀影响血糖机制包括损伤胰岛β细胞以及导致胰岛素抵抗等。

“肠道微生态失调”的概念及其与心脏代谢疾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会促进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的发生,这是2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发病机制。

近日,Cell Metabolism期刊发表的研究发现了一种他汀类药物引发高血糖的潜在机制[2],研究发现,他汀类药物相关的葡萄糖不耐受可能是通过肠道微生物组及其代谢产物导致的。

该研究招募了30名使用阿托伐他汀的高脂血症患者和10名在基线时未使用阿托伐他汀对照受试者,随访16周来研究他汀类药物如何影响血糖水平。相比于对照组,他汀使用组在用药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降低,同时也发现GLP-1水平被抑制,GLP-1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进而影响葡萄糖稳态。

阿托伐他汀在降低TC和LDL的同时,抑制GLP-1水平[2]

       随后,通过代谢组学发现差异代谢产物显著富集于胆汁酸生物合成途径。同时,他汀使用组的粪便中梭菌属的丰度降低,血清和粪便胆汁酸谱发生变化。动物实验证实,梭状芽孢杆菌移植和补充熊去氧胆酸(UDCA)可改善他汀类药物诱导的葡萄糖不耐受。此外,人类口服UDCA缓解了葡萄糖不耐受,而且还不影响降脂效果。

在志愿者中,口服UDCA可以在不影响降脂效果的前提下反转他汀引起的葡萄糖不耐受[2]

 

参考资料

1.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 年). 中国循环杂志 2023 年 3 月 第 38 卷 第 3 期(总第 297 期)

2. Mehta A, Shapiro M D. Apolipoproteins in vascular biology and atherosclerotic disease[J]. 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 2022, 19(3): 168-179.

3. Johannesen C D L, Langsted A, Nordestgaard B G, et al. Excess apolipoprotein B and cardiovascular risk in women and men[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24, 83(23): 2262-2273.

参考文献

1. Choi J Y, Choi C U, Hwang S Y, et al. Effect of Pitavastatin compared with atorvastatin andRosuvastatin on new-onset diabetes mellitus in Patients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8, 122(6): 922-928.

2. She J, Tuerhongjiang G, Guo M, et al. Statins aggravate insulin resistance through reduced blood glucagon-like peptide-1 levels in a microbiota-dependent manner[J]. Cell Metabolism, 2024, 36(2): 408-421. e5.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