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心 | 500万真实世界数据,63%的首次心肌梗死患者没有接受预防性治疗,心梗高危人群识别工作迫切
- boke
- 2025-07-15
- 2:56 下午

现在每年全球已有超过 2000 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比 30 年前增加了 60%,其中大部分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ASCVD) 引起。鉴于肥胖和缺乏运动等行为风险因素的增加,如果没有干预措施,未来几十年心血管死亡人数预计将继续增加。
背景和目的
尽管已实施基于传统危险因素的临床风险算法,但过去几十年来,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全球负担持续上升。目前缺乏关于心肌梗死(MI)发生前症状和危险因素患病率的真实世界数据。本研究旨在调查首次MI发生前记录的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因素、记录的症状、就诊次数以及预防性治疗的接受情况。
方 法
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包括了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期间,在美国首次发生MI且年龄≥18岁的患者。数据来自Clarivate真实世界数据产品,该产品链接了来自美国98%的政府和商业医疗保险计划的电子病历。评估了MI发生前记录的心血管症状和标准可改变危险因素(SMuRFs)、就诊次数以及预防性医疗治疗的使用情况。

结 果
研究确定了4,657,412例首次发生MI的患者(2017-2022年),中位年龄为70岁;女性占42.3%。MI发生前,50.5%的患者没有记录的症状,18.0%的患者没有SMuRFs,22.2%的患者没有记录的就诊,63.4%的患者没有接受任何预防性治疗。60岁以下和男性患者,记录的症状和SMuRFs较少,看初级保健医生的次数较少,预防性治疗使用率较低,且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率更高。
结 论
在这个大型真实世界数据集中,首次发生MI的患者中,50%的患者没有记录的前兆症状,大约20%的患者没有先前确定的SMuRFs,大部分(63%)没有接受任何预防措施。无症状和年轻患者看病和预防治疗的比例不高。
这些发现突显出迫切需要改进的工具,以识别容易得心肌梗死的患者,并使他们受益于预防性治疗。
关键信息
心梗高危人群的识别和治疗存在未满足的需求。这些数据显示,应该将现在临床主要靠症状来判断的方式转向以预防为中心的策略。
多种技术可以在ASCVD不同阶段捕捉不同层面的风险,有望改善高危患者的识别。多项研究表明,多基因风险评分等遗传Marker、脂蛋白(a)和血浆组学数据等新型血浆脂质和生物标志物和影像学技术在改善高危ASCVD个体的筛查中具有显著潜力。
参考资料
Nurmohamed NS, Ngo-Metzger Q, Taub PR, Ray KK, Figtree GA, Bonaca MP, Hsia JA, Angadageri S, Earls JP, Rodriguez F, Sandhu AT, Min JK, Hoffmann U, Maron DJ, Bhatt DL. First myocardial infarction: risk factors, symptoms, and medical therapy. Eur Heart J. 2025 Jul 3:ehaf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