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一挪,海阔天空“ | 侧翼探针妙用
2021-10-29
在液相基因芯片的设计中,InDel是较难检测的一类变异,例如EGFR的19号外显子的Deletion,20号外显子的Insertion;此外,广义上,一些MSI变异也属于InDel变异,准确检测InDel变异对于疾病诊疗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相较于SNV变异,InDel变异具有更强的区分度,作为MRD的分子标记,在低频突变检测中更具优势。因此,要更有效的检出InDel变异,需要对常规的探针设计方式进行优化调整。
如图1A所示,由于文库片段的随机分布,一条探针(孤儿探针)与目的片段的捕获率会随着结合长度的减小而减低(边缘效应)。因此,增加目标区域侧翼探针覆盖,能够有效弥补孤儿探针的边缘效应所丢失的有效拷贝,这一点,在探针饱和时,提高GC异常区域的覆盖非常有效(图1B)。
图1.侧翼探针对覆盖的影响
同样的道理,对于InDel的检测,将探针左右各挪动60bp,利用侧翼探针进行捕获,其效果也是非常明显。对已知等位基因频率为的InDel变异位点分别设计野生型(WT)、侧翼(FLK)和突变型探针(Mut),分别对阴性和阳性gDNA样本进行杂交捕获后测序分析。以等位基因频率为1%左右的EGFR Exon19Del(15bp)为例,如图2所示,在覆盖深度方面,加入FLK探针后,两种样本的相对覆盖深度提高20%左右,与预期一致;对于等位基因频率检测,与单独使用WT探针相比,加入FLK探针后,等位基因频率从50%提升至100%,较WT探针提升一倍,效果明显。此外,加入Mut探针的检测结果与WT+FLK探针表现相近,表明WT+FLK的组合已经能够较为饱和的捕获变异片段。
图2.不同探针设计对EGFR Exon19Del的覆盖深度和等位基因频率
(野生型样本中EGFR Exon19Del等位基因频率为0,本图只展示阳性样本)
在MSI位点覆盖方面,侧翼探针同样有效,如图3所示,分别以5个MSI位点(BAT26、NR24、BAT25、NR27和NR21)为中心设计野生型探针(WT)和侧翼探针(FLK),采用WT和WT+FLK探针分别进行捕获测序。在覆盖深度方面,对于5个MSI位点,WT+FLK较WT探针均能提升2倍左右的深度覆盖,达到与整体Panel平均深度接近的水平。
图3.侧翼探针提升MSI区域覆盖
通过上面的数据我们发现,侧翼探针不但能够提升的目标位点的深度覆盖,同样能够提高InDel位点的检测效果;此外,侧翼探针在融合基因检测方面的效果与此类似,不再赘述。因此,伯科探针设计流程通常采用1.5 x Tiling,即保证了变异检出,又为用户节省了成本。尤其是在检测低频挑战区域的时候,其表现会更加稳定。值得一提的是,在超低频ctDNA的检测中,基因组拷贝数和片段长度(~160bp)是更大的挑战,伯科将在相关领域深入研发,为用户带来更好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