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群研究-Lp(a)过低或导致冠心病患者出血风险
一种容易忽视的高血压最新治疗研究发表在《柳叶刀》(The Lancet)——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最新诊疗研究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已成为全球健康的重大挑战。2023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首部《全球高血压报告》,报告指出,中国30-79岁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为27%,患病总人数约2.567亿,高血压相关的缺血性心脏病、卒中、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死亡率逐年攀升,对人们的健康生活造成极大威胁。然而,目前我国高血压有效控制率仅约16.8%,认识不足(一半以上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是高血压)、依从性差(已诊断高血压但未规律治疗)、继发性高血压误诊或漏诊是造成控制率不佳的重要原因。提高继发性高血压病因的认识对于高血压有效防控至关重要。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以下简称原醛症,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性继发性高血压,易被忽视,有效去除病因可使血压恢复。该病症是由于肾上腺皮质球状带异常分泌过量醛固酮,导致醛固酮生理作用(保钠、排钾、重吸收水分)病态放大,即保钠排钾作用增强,血容量增多,常表现为高血压,可伴低血钾、高血钠。该疾病在高血压人群中占比高达6-20%,中国患者约2000万,18-65岁为高发年龄段,尤其早发高血压患者更应关注该病。原醛症患者的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事件发生较原发性高血压更早、更严重,发生风险是原发性高血压的2倍,主要包括左心室肥厚、冠心病、脑卒中和@肾功能损害等。早期精准诊疗可使多数患者终身获益,降低个人家庭负担及社会医疗支出。

常规原醛症实验室检查

        生理状态下,醛固酮在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反馈调节下维持稳态分泌,原醛症患者自主分泌过量醛固酮时,反馈性抑制肾素分泌,但RAAS系统对醛固酮的调节能力下降,使醛固酮与肾素比值(ARR)升高,ARR也成为目前可靠的首选筛查指标。筛查阳性患者可进行进一步确诊实验,包括高盐饮食负荷试验、氟氢可的松抑制试验、生理盐水负荷试验和卡托普利抑制试验,其中后两种最常用,自主分泌醛固酮患者在进行确诊实验后醛固酮分泌不受抑制或抑制率较低。

现行临床治疗和预后

        根据病因,原醛症可分为6型,临床分型直接决定治疗方案的选择。确诊原醛症后一般通过影像学定位(肾上腺CT)结合实验室定性(肾上腺静脉采血,AVS)进行分型,醛固酮瘤特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最常见的两种分型(占比95%),前者可通过手术治疗达到痊愈或缓解,而后者首选药物治疗,常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如螺内酯和依普利酮)。此外,原醛症约有5%为家族性,涉及特定基因突变(如CYP1B、CLCN2、KCNJ5、CACNA1H等基因),建议20岁以下或有家族史者进行相关基因筛查。

全新临床治疗的突破

        2025年2月7日,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的研究团队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开创性的研究成果“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aldosterone-producing adenomas (FABULAS): a UK, multicentre, prospective, proof-of-concept trial”,为原醛症的高血压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迎来了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原醛症约占所有高血压病例的5%-13%,且至少占难治性高血压的25%。该类型患者通常对标准降压药物反应不佳,并且面临更高的心脏病发作、脑卒中和肾衰竭风险。

       本项研究显示,通过内镜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原醛症患者,术后3个月,43%实现了部分或完全的临床治愈(高血压治愈)。研究结果为内镜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替代传统手术切除肾上腺腺瘤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初步全新的证据。研究指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被发现已有70年,在此期间,治疗基本没有变化,这项研究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全新的突破。

       在本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三个临床中心的可行性研究,共纳入28名参与者,他们被诊断为左侧肾上腺腺瘤,分析了内镜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治疗的安全性,以及术后3个月分子影像学上肾上腺腺瘤的减少,和术后6个月生化和临床结果,包括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比值降低和血压降低。总的来讲所有参与者共接受了35次消融治疗,其中21名参与者接受了一次消融,7名参与者接受了两次消融。结果发现,术后3个月,21名参与者(75%)实现了部分或完全的生化治愈,12名参与者(43%)实现了部分或完全的临床治愈(高血压治愈)。此外,在4名参与者中,肾上腺腺瘤在分子影像学上消失,且在停用所有降压治疗后,收缩压低于135 mm Hg,舒张压低于85 mm Hg。在安全性方面,未观察到任何预先指定的重大风险事件。

        本研究阐述内镜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创的治疗方法,对于左侧肾上腺腺瘤的治疗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潜在的疗效。它是一种比手术更快速、更安全的替代方法,它选择性地破坏小的肾上腺结节而不切除肾上腺。这种微创方法只需20分钟,可以让全世界数百万人摆脱服用降压药的痛苦。研究结果为内镜超声引导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能够替代传统手术切除肾上腺腺瘤的治疗方法提供了初步证据,并为未来进一步的临床试验设计提供了依据。

        期待在不久的未来,生命科学工作者与临床医生能够将先进的分子病理与有效的治疗手段相结合,实现更多复杂疾病的精准诊治,通过持续的完善与整合,为人类解决更多的疾病危害。

参考文献:

1.Mancia, G., et al., 2023 ESH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The Task Force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terial hypertens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Endor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Hypertension (ISH) and the European Renal Association (ERA). J Hypertens, 2023. 41(12): p. 1874-207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