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防、早治-冠心病多基因风险评估指导青年群体的降脂治疗
- boke
- 2025-01-03
- 10:24 上午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心脑血管危险因素水平上升,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升高,以缺血性心脏病和缺血性卒中为主的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ASCVD)死亡率升高更为明显。
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多种危险因素的长期积累所造成的,因此,在生命周期早期管控危险因素是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关键,强有力的证据就是通过管控危险因素,西方国家成功的将心脑血管死亡率降低了50%。
心脑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有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等。知晓自身风险,开展生活方式干预或启动药物治疗是心脑血管疾病预防的基本思路,但现有风险评估框架可能更适用于中年人和老年人,在青年人中,它不足以指导预防措施,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这种慢性疾病,很多年轻人将长期持续暴露于危险因素之中。
近期报告显示中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以及35-54岁年轻人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比例增加,这都凸显了从青年期开始进行预防的重要性。
个体遗传风险评估能够在生命早期识别高风险人群,这是加强青年人群预防的关键手段。个体心脑血管遗传风险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单基因遗传风险,例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其致病基因包括LDLR、APOB和PCSK9等,其患病率约为5‰,FH患者中近20%会罹患冠心病,同时还具有早发特征。另一个是多基因遗传风险,该遗传风险是根据通过GWAS识别的几十到数千个变异位点联合评估个体的患病风险。2022年5月,顾东风教授团队通过整合冠心病及主要危险因素的540个基因信息,构建了适用于中国人群和东亚人群的冠心病多基因风险评分(PRS),该PRS可以有效预测冠心病发病风险,描绘个体随年龄增长的发病轨迹,在生命早期为冠心病的高危人群筛查和精准预防提供重要科学证据。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项经典研究[1]来了解如何通过冠心病多基因风险评分(CAD PRS)指导青年群体的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目的
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同时考虑年龄和临床风险因素的前提下,探讨CAD PRS指导开始他汀用药的作用。
设计、设置和参与者
这是一项纵向队列研究,招募时间为2006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数据更新至2021年年中,使用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的数据。在日本生物样本库进行了复制分析。分析纳入了所有没有CAD病史且未服用降脂治疗的患者。
暴露
CAD PRS使用包含241个全基因组显著关联的单核苷酸变异(SNV),风险等级定义为低(底部20%)、中和高(顶部20%)。汇总队列方程用于估计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并将个体分为低(<5%),临界(5-<7.5%),中等(7.5-<20%)或高风险(≥20%)。
主要结局和测量指标 心肌梗死(MI)和ASCVD事件(定义为事件性临床CAD [包括MI]、卒中或心血管死亡)。
结果
共纳入英国生物样本库的330 201例患者(中位年龄57岁;57%为女性)。在10年的随访期间,有4454人发生心肌梗死。CAD PRS与所有年龄组的心肌梗死风险均显著相关,但在年轻年龄组具有更强的风险预测能力(年龄<50岁:PRS每1个标准差的风险比[HR],1.72;年龄50-60岁:HR,1.46;年龄>60岁:HR,1.42;P值<0.001)。
在50岁以下的患者中,高PRS患者的心肌梗死风险是低PRS患者的3-4倍。在日本生物样本库中复制了CAD PRS与年龄之间的显著交互作用。
当将CAD PRS添加到50岁以下个体的临床ASCVD风险评分时,在4373例临界风险患者中,有591例(20%)被风险分层为中度风险,需要开始服用他汀类药物;在7477例临界或中度风险患者中,有3198例(20%)被分层为低风险,因此不需要他汀治疗。
结论和意义
本队列研究结果表明,冠心病多基因评分(CAD PRS)在年轻个体中具有更强的预测能力,可用于更好地识别临界和中度临床风险患者,并且应该开始服用他汀类药物。
该研究探讨了CAD PRS在不同年龄和临床风险水平上的预测能力,评估了多基因遗传风险对青年人心肌梗死(MI)的影响,并将CAD PRS与已有的临床动脉粥样硬化性CVD(ASCVD)风险评分结合起来,以更好的指导目标人群在一级预防中的开始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研究者指出,对于ASCVD临床风险较低的患者,不建议将高遗传风险者提升到需要更积极预防措施的高风险人群。同样,对于70岁以上的年长群体和ASCVD高危患者,CAD PRS检测不太可能改变他汀类药物的推荐。事实上,考虑到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很好,不希望在符合临床标准但遗传风险低的年轻人身上拒绝使用它们,因为他们的临床风险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并且预防动脉硬化可能对他们的长期健康有益。
参考资料
1. Marston NA, Pirruccello JP, Melloni GEM, et al. Predictive Utility of a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Polygenic Risk Score in Primary Prevention. JAMA Cardiol. 2023;8(2):130-137.